[人物專欄] 宋竑廣74:從暴風雪中誕生的哥吉拉

影片:華納兄弟今年改拍日本電影「哥吉拉」,預告片裡也有核輻射的禁止標誌。

 

本週又是實用文(真的嗎?)。前回提到,原能會跟民間共測輻污的事情,而且提到地面測到超標,可能要換個方式測;如同原能會先前所說,一般測量會離地一公尺測,看看現時空氣中有多少輻射是如此;但,就好像調查積雪深度似的,若想知道從過去到現在輻射塵沉積的狀況,日本民間團體有做(輻射污染的)「土壤檢測」地圖,可供大家參考。

延伸閱讀宋竑廣

圖片:「土壤檢測」的作用。較能掌握核試爆、原爆、核電廠平時與事故後,所散出的放射性核種的沉積狀況。

圖片:核災前(2010年度)日本各地土壤樣本中放射性銫137數值一覽表,單位是公斤/貝克,資料來源是文部省委託的財團法人日本分析中心。白俄羅斯戈梅利州、診療車諾比核災被曝病患超過25年的女醫師Valentina Smolnikova醫師認為,銫137土壤污染對不同年齡層的安全範圍為,0到6歲在20貝克/公斤以下,中小學生在50貝克/公斤以下,大人在100貝克/公斤以下。(這兩張圖表與資訊來源:生命.連結網站

 

關於土壤測定(貝克/放射線物質量),與空間線量(微西弗/放射線量)的不同意義、怎麼做,與輻污健康風險的關係等,請參考文章「日本山梨縣民間團體 自力完成輻污地圖」,不再贅述。

不過想特別再提一下的是,我以前總覺得核武跟我所住的台灣很遙遠,像是以前冷戰時代美蘇如果大戰才會發生的事情,不過透過日本(民間或官方委託民間)的土壤檢測地圖(連結是核災後2011年度版本),才感受到遠方的核試爆原來也會影響到我們的環境,甚至,最近還有台灣民眾在立法院測到核武常用的鈽元素呢,彷彿電影裡的東西突然出現身邊似地不可思議。 


影片:解釋鈽被人體吸入後,會有一部份跑到骨髓,傷害造血幹細胞的過程,進而引發血癌。(出自德國電視二台紀錄片「核電與血癌的因果關係」)


圖片:日本北海道大學秋元信一教授解說福島蚜蟲突變的狀況(電視截圖),調查發現,核災後,蚜蟲突變機率從原本1%增加十倍到一成。這張圖比較正常蚜蟲(左)跟突變種(右)的狀況,尾端明顯不同。

 

輻射塵在日本有個別名叫「死之灰」,而日本歌手中島美雪有一首歌「暴風雪」,都是比喻輻射塵、放射性核種的沉降物,後者被認為是為了遭遇核試爆而喪生的「第五福龍丸」船員等核災事件所寫的。

著名的怪獸電影系列《哥吉拉》(ゴジラ)的創作靈感,便是由此船而來;原來,科幻電影裡,有著現實世界的背景,卻一直以為只是電影裡的事情,似乎有種看到警告也渾然不察的感覺,就好像「暴風雪」的歌詞:「人們或許會說,它們從一開始就沒有存在過。」

影片:中島美雪的歌曲「暴風雪」(中文字幕)。

 

圖片:民眾在台灣立法院測到鈽,據說在其他台灣地方也測到過。(來源

 

 

延伸閱讀:日本輻污食品事件(上)──驗出與超標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