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故事] 大硯建築私印象

 

2008下半年,筆者透過友人介紹,參觀當時竹北「二十二間堂」預售案。對一個新創建商來說,「二十二間堂」的漆黑外觀、細長L型雨遮,以及一進門就是全開放式的廚餐廳規劃,在當時的首購市場堪稱新穎且大膽的嘗試,即便細部設計有些許斧鑿痕跡,但瑕不掩瑜。

[延伸閱讀] 品牌故事大硯建築這群人大硯建築官網大硯建築臉書

*大硯No.1「二十二間堂」*

 

這時,無論建築同業或消費者,對大硯建築仍相當陌生。

再度接觸大硯建築則是一年多以後的事,筆者在2010年初參加「大硯設計週」展覽,緊接著是拍攝「二十二間堂」空屋及採訪「三十二品」預售案。這時,大硯剛挺過金融海嘯,「二十二間堂」甫完工即銷售一空,「大硯設計週」獲得好評,加上「三十二品」一推出就開紅盤,一切是那樣美好,大硯這品牌似乎在大新竹房市場裡搶灘成功。

*大硯No.3「三十二品」*

 

但說真的,筆者當時並不那麼想,因為金融海嘯來得突然,手骨不夠粗的建商紛紛偃旗息鼓,買地的退地、推案的延推。「『二十二間堂』能撐到完工銷售完畢主要是因為根基好。」筆者的想法在當時也代表一部分建築同業對大硯建築的刻板印象。

*大硯No.4「二宅」*

[竹北] 大硯建設「二宅」 

不過,這樣的刻板印象很快的便扭轉了。從「二十二間堂」、「三十二品」、「四十八章」,再到「樹裏院」、「二宅」、「如一」,無論由大硯建築投資興建或參與規劃銷售的建案,其充沛的設計力每每令人感到驚艷。而一再順銷的實績、不斷累積的忠誠客戶群,也充分印證該公司能夠兼顧理念與市場。

*大硯No.5「如一」*

 

大硯建築的風格偏向低調、有個性的酷建築,作品辨識度高,擁有自己的DNA,外觀與格局與其說是耍酷,倒不如說是在穿著制服的水泥叢林裡,滿足一種屬於獨樂樂的小眾市場。而正因為小眾,所以能夠放膽追求設計的趣味,並企圖實踐空間的各種可能性。

*大硯建築團隊*

 

若將大硯建築端出來的作品視為最終呈現,那麼從購地到正式公開推案之間的過程,便是團隊努力的痕跡。大硯團隊成員的平均年齡約僅30歲出頭,正是新聞媒體常說的七年級生,刻板印象裡七年級常被貼上草莓族、抗壓性低等標籤,但筆者看到的卻是新新人類在台灣社會各領域逐漸嶄露頭角,他們有著共通的特性,那就是受過良好教育、具國際觀、喜歡新鮮有趣的事物、樂於接受新觀念並且勇於嘗試,而大硯團隊所凝聚的正是這群特質的人。

*大硯工務團隊*

 

*大硯客戶關係部團隊*

 

於是乎,我們在大新竹房市看到迥然不同的面貌,那就是:建築外觀可以耍酷有個性,社區公設可以結合年輕藝術家創作,格局空間可以打破風水迷信禁忌,驗屋交屋受到VIP般禮遇,三不五時的時尚派對讓買賣雙方成為朋友般的信賴感。建築業不再只是傳統上所認為的完工交屋、銀貨兩訖,而是提升到一種從售前到售後完整的顧問諮詢、並彼此回饋的新型態人際關係。這種由年輕團隊成員凝聚共識、然後從內向外的推動力量,正是扭轉消費者對建築業刻板印象的可貴生力軍。

*大硯No.6「私見方」*

 

大硯建築令筆者印象深刻的,不僅是每一棟深具個性的建築作品,也不只有綿密的客戶關係經營,該公司開風氣之先,在大新竹地區率先全系列採用潤泰集團所提供的「包仔料」,工地進口一包包已混好比例的乾拌水泥砂漿(包仔料),現場只需按比例加水攪拌即可施作,一來可確保品質穩定,降低人為操作時的變數,二來讓專業有了量化的依據,更易於管理。除水泥外,包括打底、粉光等過程也都採用相同措施,這種迥異於傳統師徒制的做法,也標誌著該公司正式走上數字管理的道路。

*大硯No.2「四十八章」*

 

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曾說:「企業最大的資產是人。」聯想集團總裁柳傳志也說:「人材是利潤最高的商品。」筆者這兩年近距離觀察大硯建築,也有類似的感觸。人永遠是公司最重要的資產,公司找的人對了,觀念契合了,這樣的團隊就能凝聚共識、實踐理念,產生改變的力量。從大硯這五年來每一棟建築作品所受到購屋者青睞與推薦的情況來看來,這個團隊肯定做對了許多事情,而這也是七年級的新新人類帶給建築圈最寶貴的特質與價值!

 

大硯建築小檔案:

大硯建築成立於2008年4月,同年7月發表創業作「二十二間堂」,2009年11月發表「四十八章」,2010年4月發表「三十二品」,同年12月發表「二宅」,2011年10月發表「如一」,2012年8月發表「俬見方」,即將在今(2013)年台科大重劃區推出全新預售案。該團隊同時協助新家華建築「樹裏院」與「親親人子」的規劃設計與銷售。是一家兼具理想性格與務實經驗的品牌建商。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