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京市區的公廁隨侍可見免治馬桶。
一般提到令人印象深刻的廁所,多半是好看的廁所,像是台中中友百貨的主題廁所,或是衣蝶百貨精緻貼心的女性廁所,去過的人多半讚不絕口。因為廁所越來越漂亮乾淨,作家劉黎兒寫過一篇文章提到,還有人在裡面吃「便所飯」,哪天走進廁所,說不定會聞到鹹酥雞或滷味,透過味覺體驗微妙的空間變化。
延伸閱讀:所住所在所想
夜會1990 Cut from nmi on Vimeo.
↑廁所也是重要的心靈空間,戲劇中,人物突然感到不行時,也常說:「我去一下洗手間。」中島美雪的歌「Maybe」唱道:「從前的記憶沒有幫助,唯有在化妝間的自我暗示才能助我。」
不過我比較掛心的部份,還是使用者的「方便」問題。比方捷運台北車站某些人潮不絕的廁所,很死板地預設男生女生上廁所的時間一樣,把空間平均分配給男女,看到女生排隊在等的時候,總覺得難受。在1993年攻佔男廁的性別運動多年後,現在有些公共空間已經改變,例如台大社會系館,甚至是我家的便利商店,可以感受到空間分配是按照男女生理上的不同需求,而不僅是齊頭式平等。
↑某便利商店的廁所,兩間有一間半分給女生用。
有些百貨公司的廁所雖然裡外時尚美觀,但卻讓少數使用者感覺被隔絕在外,像我這種不便久站、腳力不強的人,有過尋找幾個樓層都找不到坐式馬桶的經驗,最後好不容易才在整個建築群裡找到唯二的親子廁所可以「借」用,顯然在童裝區的親子是被照顧的,但身體不方便的人,恐怕只能沾沾目標客群的光,受其庇蔭才能安心消費。
這裡說的身體不方便有點微妙,因為外觀不是明顯的殘障,因此進入殘障廁所時有點尷尬,其實為數不少的扁平足族群也有需要,我記得羅志祥、羅時豐這些有青蛙腿、扁平足的藝人,也說過上廁所時的困難。
↑性別友善廁所,歡迎任何性別的人使用,部份跨性別朋友因為外型不符合社會期待,遇到男女有別的場合無所適從。台灣曾有國際級的會議也做如此設計,僅僅貼個標示即可「改裝」。
可就算是親子廁所,仍然區分著男女,部份跨性別的朋友可能比腳不方便的人更難找到解放之地(註),雖說地板面積寸土寸金,但廁所卻是許多人前往消費參觀的關鍵因素,壓擠廁所的小小空間所增加的地板樓面積,增加不了多少消費的吸引力,但反過來體貼設計,應能緊緊抓住特定族群的心。從這點來看,吃虧就是佔便宜,未嘗不是商家經營的道理。
註:台灣立報<跨性別學生上個廁所都很難>
宋竑廣(臉書) jethwai@gmail.com
學歷:台北大學經濟學系畢
年齡:35歲(2012年)
經歷:台灣立報專欄寫手、復興電台節目音樂啟示錄固定來賓、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
簡介:大體上過去所寫的題目是比較偏社會人文氣息的,希望用同樣的話語,為日常生活中的所在與所有,增添耐人尋味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