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所住所在所想19:一千塊出頭就能測輻射屋喔!(2)

[專欄] 所住所在所想19:一千塊出頭就能測輻射屋喔!(2) 

↑「AIR COUNTER-S」說明小冊裡日本自然輻射分佈地圖。

前作跟大家介紹了一台(一根?)日本家庭用(不分人工與自然的)輻射偵測器「AIR COUNTER-S/エアカウンターS」,其中附贈了簡要說明了輻射相關知識的小冊,基本上字不多,圖很多很好懂,可以找個會日文的人幫忙看一下,或甚至找個學過的看一下都能輕易上手,裡面的日文不難。

延伸閱讀:所住所在所想

原則上如同先前介紹的,假設(誤差20%、周圍一公分)所偵測到的劑量,包含所有的自然背景輻射值,扣掉它,剩下的應該就是我們要小心的(比方說可能從核電廠、核廢料外洩的)人工輻射──國際放射線防護委員會對人工輻射的建議值是1毫西弗/年。

 

↑輻射對DNA的危害(日文),遭切斷的DNA重組後異常的狀況。嚴格來說,自然輻射也會造成這種傷害,但因為在體內持續的時間等不同因素,人體修復速度跟得上,因此不若人工輻射影響大。

在「AIR COUNTER-S」的說明小冊是附上日本的自然輻射分佈地圖,平均值是0.99毫西弗(1000微西弗)/年(換算是0.11微西弗/小時),至於台灣的自然輻射分佈地圖,可以參考物理雙月刊提供過的圖表(看圖按我),裡面多數數值約在0.05微西弗/小時上下。

 

↑環保人士方儉在清華生命科學館二樓北側的進門處,測得的驚人劑量,據說已經超過了「嚴重環境輻射污染」的限值2~3倍。(引自「那些年我們一起照的輻射」)

為什麼我們要特別小心人工輻射呢?我因為這兩年在台灣立報寫了幾萬字的311核災文章,查資料知道像是前琦玉大學理科部教授的市川定夫(曾任美國布魯克哈芬國家實驗室的研究員,該實驗室曾隸屬於美國原子能委員會)等幾位專家指出,自古以來存在的自然放射性核種,儘管容易進入體內,但代謝得也快,不管什麼生物只會保持在一定濃度而已,不會過量累積,這是生物在演化過程中自然適應的結果,和人工輻射的危害相去甚遠。

 

↑「Deadly Deceit: Low-level Radiation, High-level Cover-up」書本封面。此書根據大規模的調查與統計研究指出,跟沒有核電的地區比起來,有核電的地方的乳癌率差別達五倍,受影響的範圍是核電廠方圓160公里,以台灣的狀況推想,幾乎全台婦女都壟罩在核電的威脅下,此外,劉黎兒在「台灣必須廢核的10個理由」裡寫道,台灣每年新增6000名乳癌患者,官方解釋是飲食西化的關係才導致患者年輕化,然而歐美婦女罹患多在高齡之後,只有亞洲核電大國日韓台特別嚴重且走勢相反,美日都有研究認為是核電所造成。

拿到這台機器的朋友們,有的只測到0.05微西弗/小時上下,有的比較不幸測到0.2微西弗/小時上下,為什麼呢?可能是因為台電亂處理核廢料,或其他原因,而且據美國兩位專家的專書研究,核電廠本身即便不爆炸,也會給周圍半徑160公里的婦女帶來健康風險。總之既然大家要花這麼多錢買房子,有的還看風水看半天,不妨多認識一下這方面的資訊吧。

[專欄] 所住所在所想-作者照片(300x300) 

宋竑廣(臉書) jethwai@gmail.com

學歷:台北大學經濟學系畢
年齡:35歲(2012年)
經歷:台灣立報專欄寫手、復興電台節目音樂啟示錄固定來賓、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
簡介:大體上過去所寫的題目是比較偏社會人文氣息的,希望用同樣的話語,為日常生活中的所在與所有,增添耐人尋味的氣息。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