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所住所在所想10:小天地牌冰箱

 

↑撒烏瓦知年齡階級成形打造新部落

親戚跟著家族賣一塊很小的零碎地,因為很小,「地主」開著玩笑說恐怕不值坐車回去辦手續的錢,因為零碎,有人想買有人整合就好了,不但用不到,連看都沒看過。就在聊著家族裡比較大的地要作為子孫娶妻買房之用的時候,一名長輩突然冒出一句令我附耳傾聽的話:「小時候外公常帶我去那裡拿鴨拿魚吃….」

延伸閱讀:[專欄] 所住所在所想都市生活圈

在每天都付錢買吃的日子裡,對於這樣一件其實也很普通的事突然想像了起來,那是什麼樣的一塊地呢?有牲畜有魚有菜的樣子;在被資本主義握住與食品安全可疑的時代,那樣簡單的一件事情,卻讓人想像著掙脫枷鎖的可能性。

我是個不擅勞作的人,任憑家裡就住山上,也不懂得如何野外覓食,也沒有綠手指,可以撒豆成兵,為我做天地料理,偶然聽著附近便利商店的店員說他常浮潛撈海產的事情,便覺得他跟大自然的關係很好,大自然常送他錢似的,而我像坐擁黃金的乞丐,不知如何利用。

相反地,有人知道如何利用,但同時無立足之地。在桃園,一度被認為是違建,幾度遭遇迫遷的阿美族河岸部落撒屋瓦知,擁有著這煉金術般的智慧。

「撒屋瓦知人利用自然演替的原理,在一塊土地上,分階段地種植草本、灌木、喬木的各類植物。並以多層次植栽,在樹豆樹下種植龍葵、山蘇等耐陰植物,使陽光充分被利用且不需要肥料。圍堵流水形成溼地,種植芋頭與茭白筍。收成時僅提供部落足夠即可,其採集量僅約種植產量的十分之一。因此,各式各樣的動物,就會依附這些作物而形成一個以人生活為主的生態系統。除此之外還會隨機地丟些動物進來,方便就近採集,舉凡青蛙、溪魚、蝌蚪都是可以吃的食物。也會不斷引進新的作物試吃。河邊部落的阿美人有句諺語:「只要牛可以吃的,人就可以吃」。」(來源:野豬保育與原住民狩獵/戴永禔)

有一句廣告詞說,整座城市就是我的咖啡館;對撒屋瓦知來說,身旁小地就是他們的冰箱。

[專欄] 所住所在所想-作者照片(300x300) 

宋竑廣(臉書) jethwai@gmail.com

學歷:台北大學經濟學系畢
年齡:35歲(2012年)
經歷:台灣立報專欄寫手、復興電台節目音樂啟示錄固定來賓、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
簡介:大體上過去所寫的題目是比較偏社會人文氣息的,希望用同樣的話語,為日常生活中的所在與所有,增添耐人尋味的氣息。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