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網際網路會改變每一個行業,現在的我們用連網手機就可以與人免費通訊,叫計程車、處理銀行事務、導航、訂票…消費者的生活在連上網路後變得更加方便,與此同時這些服務我們的產業也必須與網路結合,才能在網路上遇見更多的消費者。
而房地產這個看似最依靠實體,最難線上化、虛擬化的產業,也必須要跟網路結合!這分為消極的避免因網路時代而引起的排擠效應,以及積極性的與網路結合來獲取更大的效益。這個題目套用在房地產的各個領域上,不管是我們所在的住宅周報、營建、商用地產、中古屋銷售…相信每個主題都可以寫上一大篇,今天分享一個筆者最近遇到的CASE。
[延伸閱讀] 不動產週記|
網路時代的購物中心開設策略
2014年,台灣百貨業者的營收是3,061億元。網購產業則是7,645億元。網路購物可隨時隨地,價格又往往比實體店優惠,我們常常逛完誠品,回家上博客來訂書;在路上看到喜歡的商品,回家刷PCHOME不只便宜還有紅利點數。傳統的百貨公司若不小心,常有淪為商品櫥窗的危險。
面對這個趨勢,新時代的購物中心開發者必須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在日本,開設購物中心的中心思想漸漸從「金錢消費」變成「時間消費」,讓顧客可以在購物中心裡面「一直玩一直玩一直玩」。
具體的做法例如把人生中需要等待的機會整合。在購物中心裡面開設診所和藥局,病患等待叫號時可以到處逛逛,看完病直接購物中心內拿藥;甚至有健身房、補習班、美容室、社區中心、電影院,小朋友補習才藝的同時媽媽去做臉、爸爸可以去運動、爺爺奶奶可以在社區中心和朋友聊天,小朋友下課後全家一起去看電影,然後吃飯回家。以上這些消費活動都是「必須要在某個空間內」才能完成的行為,強調「時間消費」的購物中心讓全家人的生活需求都可以在同一棟大樓內完成,省去開車停車、互相等待的時間,還一直有冷氣可以吹。購物中心更同時提供寬敞的走道、明亮的空間、美食街、咖啡店、座位、停車位,讓顧客待得舒服,增加顧客待在購物中心的時間,自然吃飯玩樂,甚至偶爾衝動購物的需求就會出現。
剛剛提到的例子之一就是2015年在大阪開幕的森之宮Q’s mall(上圖),由東急不動產開發,只有三層樓的設計,並在屋頂設計了300m的跑道,內部更有健身房、運動用品店、診所、藥局、寵物用品、餐廳、更有結合咖啡店、地方電台、社區圖書館的新業態「machi library」(如下圖),從一開始就設定成為區域居民打造的社區中心,在這裡的確可以滿足大部分居民的生活需求,假日來待上一整天也沒有問題。
而台灣的購物中心近幾年也往這個方向改進,以增進逛街體驗為目標,最明顯的就是增加走道寬度和每層樓幾乎都有的餐飲和咖啡店,台中火車站東南方的大魯閣新時代購物中心(原來的德安百貨)裡面有電影院、家樂福、高比例的遊樂設施,年輕人可以在裡面度過一整個假日。
高雄即將開幕的大魯閣草衙道則是和日本廠商合作,開設了迷你卡丁車賽道(上圖)。這些安排增加了顧客的「時間消費」,來的客人光是從吃一餐變成吃兩餐,對營業額就有很大的幫助。
網路時代的購物中心必須重新思考,提供網路無法替代的服務,才能從與電子商務的競爭中勝出。
海苔,台北人,某國立大學經濟系畢業後,現在在某大型估價事務所上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