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欄] 不動產週記09:老工廠新生命

300227619.jpg

上禮拜筆者與朋友去逛微風廣場,在二樓遇見一塊不算小的空間,是作為黑松的企業品牌故事館,剛好遇到假日的定時導覽,於是就停下來一起參觀。雖然之前已經知道微風廣場的用地是來自黑松的舊工廠,但能聽到詳細的故事還是長了見識!

 

但你知道其實像微風廣場這樣從舊工廠改成商業設施的案子其實並不少,而且國外也很多喔!今天來聊聊老廠房新生命的開發小故事。

 

[延伸閱讀] 不動產週記

城市的開發初期,工廠經營者都會在離市區較遠的郊區,挑選大片的土地設立,再從市區拉道路和大眾運輸連通。大量的員工的通勤、生活需求,自然而然的把一開始的產業道路變成有沿街店面的街道,再隨著教育、住家、服務業需求的出現,自然而然的形成小型市區。而市區繼續發展,演變成市區包圍工廠的狀態。之後隨著城市發展,土地價格上升,廠商通常會選擇遷移工廠到土地比較便宜的地方,而留下市區的大片土地。正是在這個城市發展的時空背景之下,形成了許多有名的例子。

台灣的老廠房新生命案例:

1. 京華城:唐榮鐵工廠

全台灣第一個工廠變身百貨案例。前身為唐榮鐵工廠,工業用地轉變為商業區,並有部分面積回饋為公益用途。

不動產周記09-02京華城.jpg  

Photo Credit: http://www.wikiwand.com

 

2. 微風廣場:

原來是黑松飲料工廠,1994年對外公開標售,並改建為微風廣場。廠區的土地相當大,除了商業用地開發成微風廣場之外,另外一塊住宅用地由潤泰集團得標。

 黑松.jpg

 不動產周記09-02微風廣場.JPG

Photo Credit: bluefrog

 

3.南紡夢時代:

2015年年初正式開幕,原來是台南紡織後甲總廠,一樣變更為公園用地、住宅區、商業區等,並分期開發。所處的台南市東區人口密集,西邊就是成功大學,開幕之後生意非常好!!

南紡夢時代.jpg  

 

另外也有正在準備開發的案例。例如有名的新店裕隆城,前身是裕隆汽車新店廠,變更為商業區、住宅區、公園用地之後,目前部分已開發為家樂福商圈、HTC總部等,最核心的商業設施據說將於2016年Q1取得建照

裕隆城.jpg  

Photo Credit: 聯合報

 

日本的老廠房新生命案例:

1. 川崎市的Lazona 川崎 Plaza

位於日本川崎市,原來是東芝工廠用地,工廠遷走後改建為住宅、商業設施、還有一間東芝未來科學館。跟地鐵站共構,交通非常方便。

川崎市本來夾在橫濱和東京兩大商業核心之間,居民購物休閒都必須離開川崎市,在lazona開發完成之後終於給了川崎市居民一個購物與生活場所。

不動產周記09-02lazona.jpg  

Photo Credit:yamashitasekkei.co.jp

 

2. 豐洲的LALAPORT豐洲

位在東京東南方,原來是填海造陸產生的海埔新生地工業區。基地原來是造船廠,在城市發展,工廠陸續遷走之後,開發商注意到這塊地距離銀座車站不到4公里的超好位置,又是空曠的大塊基地,遂決定開發為商場。

保留以前船塢的素材,並且將它改造為水上巴士停靠站(圖片下半部),是這個開發案有趣的特色之一。

不動產周記09-02豐洲.jpg  

Photo Credit:http://www.laguardalow.com

 

位於非城市核心、寬敞、可以滿足生活需求的購物中心是世界上已開發國家的普遍趨勢,而台灣也正在積極發展。您家附近說不定也有這樣的開發案在評估、進行喔!

 

 

[人物專欄] icon-不動產週記  

海苔,台北人,某國立大學經濟系畢業後,現在在某大型估價事務所上班。
學習不動產知識,並用英日文能力在公司混口飯吃的同時,
也喜歡學習國外的房地產生態,看看能不能在台灣開發新的商業模式。
喜歡喝點酒,看書,看007電影,將來的目標是成為專業的不動產投資人。
Email:primebrew007@gmail.com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