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故事]九+1 城市新建築再發現

【SPACE X 36】003|都市計劃色彩學。來源:大硯建築

一棟建築的完成,最初建立在土地之上,在一座城市中出現越多建築,理所當然的自然環境、特別是綠地面積勢必越來越少。但近期在大新竹推案裡,筆者發現有些人正悄悄的顛覆這項觀念,建立新一波城市建築的理想藍圖。

[延伸閱讀] 大硯九+1大硯粉絲團大硯官網品牌故事

【SPACE X 36】001|都市的誕生。來源:大硯建築

城市建築理想藍圖

當建築開始奪去走道,僅留下尚可居住的空間,豈不太荒謬了?筆者走訪英美日韓等國,每到一個國家便會不自主的興嘆,沉浸在該國的建築氛圍內。最近到了英國旅遊,發覺當地眾多的城市建築雖然風格獨具,但卻彼此呼應、不顯突兀,比如浪漫主義風格的英國議會大廈、哥德式風格的西敏寺大教堂、現代建築的30 St. Mary Axe (被暱稱為小黃瓜)等,但回頭看台灣建築,大多是奪去自然綠地、外觀缺乏嶄新創意或理論基礎的建築,實屬可惜!

30 St Mary Axe source: wikipedia

*30 St Mary Axe source: wikipedia*

風格獨具 彼此呼應 不顯突兀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在新竹有一群人正默默努力著,用大硯這個品牌扛起城市建築新風貌的責任。大硯建築發言人林帝沅表示,城市建築是不需要與自然環境相對立,在擁有建築的同時,我們仍能與城市保持友善關係。

【SPACE X 36】001|都市的誕生。來源:大硯建築

建築不需與自然對立

林帝沅說,以往建築扮演與路爭地、與人爭道的角色,不僅迫使人對於建築產生的反感,未來大自然反撲的力量更不可預測。於是大硯建築開始主動退讓,規劃開放式綠地、將臨路面積釋放出來、雅俗共賞,建築不再只有奪去人類自由空間,而是友善分享。

【SPACE X 36】007|五五侘的散步半徑。來源:大硯建築

大硯建築不僅退讓出綠地空間與大眾分享,更難得的是大硯建築注入了微地景的概念,將這些讓出的空間與周邊地景相融合,筆者認為這實屬難得,畢竟一般建案多會為了建立自身風格而忽略周邊地景,這不只讓該建築物顯得突兀,更奪去與周邊環境融合的機會,而大硯建築藉由微地景的規劃使得新建築能連結周邊環境,這無疑是擔負起一種社會責任,讓新建築的生成不再只有破壞而是加乘。

大硯九+1 來源:大硯建築

新建築不是破壞 而是加乘

大硯建築自發性的將臨路區段大幅退縮、主動分享綠地空間外,在建築外觀更是步步突破。細看最新推出的「九+1」大樓案,「九+1」特別之處在於外觀立面的每一個面向都有不同畫面,利用立柱、區塊、階段的設計感,讓建築的每一面都有獨特設計之感,筆者認為這是相當不容易的,同時更打破建築物正面與背面的藩籬,突顯當代建築設計的時尚感。

大硯九+1 來源:大硯建築

當代建築時尚感設計

大硯建築給人的印象並非推案量大、大坪數豪宅之類的傳統建商,反倒是數量有限、外觀很酷的獨特建築人作品。從創業作「二十二間堂」開始,接續的「四十八章」與「三十二品」,大硯建築用最新推出的「九+1」往前串連起高鐵特區的大硯街廓,讓該街廓呈現匠心獨運的大硯風格!(採訪/鄧淑還)

[延伸閱讀] 大硯 用堅持走浪漫長路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