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我第一次去日本自助旅行,看到當地許多平面宣傳物如DM、雜誌、take one(就是長得像信用卡宣傳單的那種尺寸),甚至網站上面都有一種黑色正方形的圖案,那時第一次接觸QR-Code,直覺認為這種東西在台灣會紅。因為QR-Code夠吸睛、夠環保,內存資訊又夠豐富,那時很希望台灣的業者,特別是房地產業者也能普遍採用,因此回來後我只要一有機會,就會慫恿推案業者嘗試將QR-Code做為行銷工具的一環。
不過限於當年硬體支援有限,手機必須是照相手機,而且還要支援QR-Code解碼才行,那時大多只有日系手機有此功能,偏偏日系手機在台灣並非主流,因此從2004~2009上半年,這樣的概念沒能在台灣房地產界流行起來,一直到智慧型手機漸漸普及,加上蘋果日報大張旗鼓推廣「動新聞」之後,QR-Code才開始為業者所注意。
我的想法是這樣子的:當一個預售屋的推案業者,在他的宣傳媒體如說明書、海報、傳單、報紙、紀念品、網站等大量使用QR-Code,至於QR-Code裡面搭載的內容,可以是「建案資訊如案名、地址、電話」、「網址」(直接用手機瀏覽建案網頁)、「來店禮」、「小訂禮」、「簽約禮」或是「折價券」,而且貫徹「認碼不認人」政策,我相信一定能吸引到部分消費者的,只要有一組客戶是因為這樣而成交,那麼業者在QR-Code上的所有投資都將回收。
以上是QR-Code在房地產業的初步運用。至於進階運用,我想到的有以下這些:
1.手機掃瞄QR-Code之後,直接在手機上瀏覽或下載建案4D影片。
2.手機掃瞄QR-Code之後,直接在手機上下載建案電子說明書,有空再慢慢看。
3.手機掃瞄QR-Code之後直接轉為經緯值,並連接內建GPS,自動導航到建案。
還有很多的新應用待開發。至於做為消費者的你,也請多多支持賣方的創新做法!讓房 地產界多點創意。
QR-Code Generator
http://qrcode.kaywa.com/
約5年前台灣有廠商在推2D Barcode,
當時是引進韓國的i-Code(到台灣叫做MagiCode),
因為照相手機與GPRS傳輸速度還是過慢而宣告失敗,
現在應該還能在某些舊書店找到當年含有MagiCode的商品,
區別方式是MagiCode只有一個定位點(QR-Code有三個,為三個角落的黑色小框)
現在手機與通訊環境成熟,
QR-Code只差能有個殺手級應用(or 殺手級Coupon?),
應該就能很快就受到廣泛使用了
版主回覆:(02/23/2010 07:18:35 PM)
dear Jason:
你講的沒錯。如果業者貫徹並強推「消費者憑QR-Code手機簽約,交屋時即無條件致贈5萬元量販店提貨券」或許也就算是一種killer application吧?